2014年,我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华师大中英班会计班。中英班的教学和考试模式和普通大学都有着很大的区别。老师们基本按照全英文教材授课,偶然用中文进行解释,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点。由于是在会计班, 闭卷考试多于报告,所以三天一小考,五天一大考的日子就习以为常了,在学校的生活过得井然有序。通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课后的练习,考试和报告通过率还是挺高的。国内的学习和生活给之后两年的出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
2016年中英班毕业之后,我选择了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的Accounting and Finance 专业继续我的本科学习。由于其管理学院凭借EQUIS、AACSB和AMBA三重认证而跻身世界顶尖商学院。
刚到英国,对这里的天气,物价,生活习惯都不太熟悉,毕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。好在学校刚开学会找很多志愿者帮助新生完成前期的基本程序,同学们还会很友好的向我们介绍布拉德福德,方便我们更好的融入这里。
如果说有了国内的基础到了英国学习就能立马适应肯定是假的。前大半个月的全英文教学会让人听得似懂非懂,甚至有些老师还会带着点口音,但这是一个正常的适应过程。为了解决上课可能遗漏知识点的问题,很多同学会在课上录音,在课后反复听几遍,把上课遗漏的笔记补上。国外的学习可以很轻松,也可以很辛苦,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觉。例如有一门叫Taxation,每节课后老师会把对应的练习放在blackboard上,但这些都不是强制性的,老师也不会统一讲解答案,有问题需要自己约老师解答。这大概是国内外学习的区别之一吧。
另外,国外学习会有很多teamwork和group project,也会占到最后考试的20%-30%。因此,小组组员交流和合作也是很重要的,而且最好有一个组组长来带动整个小组的进程,有利于提高讨论和学习效率。
国外的考试集中在假期后,假期还是得留出大部分时间进行复习,因此,那段时间图书馆的火爆程度也是可想而知。但要相信,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的,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。
本科顺利毕业后,研究生学校我选择了英国雷丁大学Accounting and Finance专业。首先看中的是亨利商学院的名声和雷丁的地理位置(距离伦敦半个小时的火车),而且还有机会在ICMA中心进行金融方面的课程学习。研究生的课程明显比本科的难度要加深,当然这也不得不督促我提高学习技能和学习主动性。
但其实,国外生活也不只有紧张的学习。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参加过一些韩语学习,万圣节派对,圣诞集市等活动。节假日,也会给自己安排旅游,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,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。
注:吕洁同学2017年本科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于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法律与管理学院,进入世界闻名的雷丁大学亨利商学院金融会计专业就读。